(一)hpv与皮肤肿瘤的发生有关
潜伏期3周到8个月,均匀3个月,多见于性活跃的青、中年男女,发作高峰年龄为20-25岁,病程均匀在3-5个月的男女病人,在性接触后不久即发作,而病程均匀12个月的男性病人,其性接触者可不发作
男性病人好发于包皮系带、冠状沟、包皮、尿道、阴茎、肛门四面和阴囊病初为淡红或污红色粟状大小赘生物,性质柔软,顶端稍尖,逐渐长大或增多可进展成乳头状或囊状,基底稍宽或有带,表面有颗粒在肛门部常增大,状如菜花,表面湿润或有出血,在颗粒间常积存有脓液,散发恶臭气味,搔抓后可继发感染位于湿度较低干燥部位的生殖器疣,损害常小而呈扁平疣状位于湿热湿润部位的疣常现象为丝状或乳头瘤状,易融合成大的团块有严重肝病的病人尖锐湿疣复发的症状湿疣可增大妊娠可使湿疣复发或滋长加快
hpv为乳多空病毒科a属成员,病毒颗粒直径50-55nm无被膜的正20面体构成的病毒壳体,具有7900碱基对的环状双链dna组成,电镜下病毒颗粒的大小、形态与口多瘤病毒极为相似乳头瘤病毒(pv)具有种属特异性,hpv尚未能在组织培养或实验动物模型中生殖
hpv在皮肤上引起疣赘、在咽部、肛周、生殖器粘膜上形成增殖性病变,其病毒型为小型dna病毒感染hpv发生病变多数属于良性,能自行消退,但也有恶化病例如肛周、生殖器粘膜上形成扁平上皮癌的报道还有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疾患、...
(二)尖锐湿疣与肛门生殖器癌
一切hpv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相似,根据在严格条件下进行dna杂交的程序可确认病毒的型和亚型,不治疗尖锐湿疣的偏方同的hpv型dna与其他种类病毒dna仅50%发生交叉杂交,迄今已发现60多种hpv种类,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鉴定出更多hpv新的种类多数病人一般无症状损害大小及外形不等可仅为数个,亦可为多数针头样大的损害:在阴肛部可长成大的肿瘤样物,有压迫感;有恶臭味;有时小的湿疣可发生阴部痛痒不适,病人可发生尿血和排尿困难;直肠内尖锐湿疣可发生疼痛、便血,而直肠内大的湿疣则可引起里急后重感
2.皮肤鳞状细胞癌(scc):hpv感染而发生的ca也可能是癌前损害,并可进展成肛门生殖器scc,这表明hpv是女阴、阴茎及肛门生殖器scc的重要起因ca,巨大ca和疣状scc组成一个生殖器癌前病变和癌的损害病谱,有些部位生殖器癌病例在女性尖锐湿疣看哪科其四面皮肤有ca存在,有时肉眼见为典型的ca,但组织学诊断中发现scc的孤立病灶
hpv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它在皮肤癌和其他解剖部位的肿瘤似乎起决定作用口腔良性赘生物和癌前病变,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可发现hpv-11、16、18型dna,曾报道喉部hpv-6乳头瘤恶变成喉癌,皮肤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v)是hpv潜伏致癌作用的证据,ev皮损中发现多种hpv型dna,并在病人皮肤鳞状细胞癌中检出hpv-5、8、14、17及20型,皮肤鳞状细胞癌似乎是由先已存在的病毒性损害恶变而来
亚临床感染是指临床上肉眼不能辨认的病变,但用3%-5%醋酸液局部外涂或湿敷5-10分钟可在hpv感染区域发白,即所谓“醋酸白现象”
生殖器癌与hpv种类有一定的联系利用dna治疗尖锐湿疣的偏方杂交技术发现生殖器癌组织中存在hpv-6、11、16、18型等
病毒的结构蛋白组成:85%的pv颗粒,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可确认病毒有主要衣壳蛋白、分子量为56.000;次要衣壳蛋白,分子量迁移于76.000处,发现4种细胞组蛋白与病毒dna相关
关键词: 简介:
hpv在皮肤上引起疣赘、在咽部、肛周、生殖器粘膜上形成增殖性病变,其病毒型为小型dna病毒感染hpv发生病变多数属于良性,能自行消退,但也有恶化病例如肛周、生殖器粘膜上形成扁平上皮癌的报道还有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疾患、疣赘状表皮发育异常症(ev)续发的皮肤癌等,在癌细胞中检出hpv
1.宫颈癌:根据hpv与宫颈癌的联系,可将其分为两大种类:低危型主要指hpv-假尖锐湿疣早期症状6、11型,高危型是指hpv-16、18型,gissmann等观察到在侵袭性宫颈癌中,有57.4%病人存在着hpv-16、18型,其他学者也有相同发现还有人从侵袭性宫颈癌中分离出hpv-33和35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