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草莓常见病害的识别收藏 草莓青枯病
草莓青枯病系细菌性维管束组织病害,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草莓栽培区均有发生,青枯病菌寄主范围广泛,除草莓外,还危害番茄、茄子、辣椒及大豆、花生等多种植物,以茄科作物最感病。
草莓青枯病多见于夏季高温时的育苗圃及栽植初期。发病初期,草莓植株下位叶1~2片凋萎脱落,叶柄变为紫红色,植株发育不良,随着病情加重,部分叶片突然失水,绿色未变而萎蔫,叶片下垂似烫伤状。起初2~3天植株中午萎蔫,夜间或雨天尚能恢复,4~5天后夜间也萎蔫,并逐渐枯萎死亡。将病株由根茎部横切,导管变褐,湿度高时可挤出乳白色菌液。严重时根部变色腐败。草莓枯萎病草莓枯萎病主要侵害根部,开花至收获期均可发生。地上部心叶初为黄绿或黄色,卷曲,3片小叶中有1~2片变狭小或呈船形,质地变硬,叶色变黄,表面粗糙无光泽,叶缘变褐,萎蔫,枯死。叶柄和果梗的维管束变褐或黑褐色。病株矮小,叶无光泽,老叶紫红色萎蔫,最终全株枯死。地下根系变黑褐色,不长新根,维管束变褐坏死。草莓疫霉果腐病在我国分布较普遍,内陆水浇地发生尤其严重。有的地方田间种苗在冬前就因烂根死亡,或越冬后开花期死亡,花、果期连续多日低温多雨时,病菌侵袭花、果穗而使田间花、果穗成批急剧变黑枯死,或浆果干腐。
该病在草莓根、花穗、果穗、蕾、花、果及叶上均可发生,根发病由外向里变黑,革腐状。早期地上不显症状,中期植株生长差,略显短小,到开花结果期如遇干旱,则植株失水萎蔫,浆果膨大不足,色暗无光泽,果小、味淡、汁少,严重时死亡。叶、花序和果穗染病呈急性水烫状,迅速变褐至黑褐色死亡。青果被害,出现生淡褐色水烫状斑,并迅速扩大蔓及全果,果实变为黑褐色,后干枯、硬化,似皮革,故亦称为革腐病。熟果则病部稍褪色失去光泽,白腐软化,呈水浸状,似开水烫过,有臭味。制果酱或果冻、果汁、果酒时混入病果,会使加工品产生苦味。草莓炭疽病草莓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南方草莓产区发生较为普遍。
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结果期很少发生。其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和果实。染病后的明显特征是草莓株叶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初始产生直径3~7毫米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稍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该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还易导致感病品种尤其是草莓秧苗成片萎蔫枯死;当母株叶基和短缩茎部位发病,初始1~2片展开叶失水下垂,傍晚或阴天恢复正常,随着病情加重,则全株枯死。虽然不出现心叶矮化和黄化症状,但若取枯死病株根冠部横切面观察,可见自外向内发生褐变,而维管束未变色。浆果受害,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至暗褐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草莓蛇眼病草莓蛇眼病又称草莓白斑病,在我国草莓栽培区广泛发生。
草莓蛇眼病主要危害叶片,大多发生在老叶上,叶柄、果梗、浆果也可受害,叶片染病初期,出现深紫红色的小圆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为直径2~5毫米大小的圆形或长圆形斑点,病斑中心为灰色,周围紫褐色,呈蛇眼状。危害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成大病斑,叶片枯死,并影响植株生长和芽的形成。果实染病,浆果上的种子,单粒或连片侵害,被害种子连同周围果肉变成黑色,丧失商品价值。
草莓褐斑病草莓褐斑病由半知菌亚门树疱霉菌属侵染所引致。主要危害叶片,叶斑近圆形,直径2~4毫米,边缘紫褐色,中部黄褐色至灰白色,后期斑面现小黑粒,此即为本病病征(病菌分生孢子器)。
草莓轮纹病轮纹病主要在叶、叶柄和匍匐茎上发病。发病初期时面上发生紫红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椭园形或"V"形的紫黑色大病斑是该病明显特征。病部中心深褐色,周围黄褐色,边缘红色、黄色或紫红色,病斑上有时有轮纹,后期会出现小黑斑点,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致使叶片干枯和植株死亡。
草莓灰霉病主要为害花、叶和果实,也侵害叶片和叶柄。发病多从花期开始,病菌最初从将开败的花或较衰弱的部位侵染,使花呈浅褐色坏死腐烂,产生灰色霉层。叶多从基部老黄叶边缘侵入,形成“V”字形黄褐色斑,或沿花瓣掉落的部位侵染,形成近圆形坏死斑,其上有不甚明显的轮纹,上生较稀疏灰霉。果实染病多从残留的花瓣或靠近或接触地面的部位开始,也可从早期与病残组织接触的部位侵入,初呈水渍状灰褐色坏死,随后颜色变深,果实腐烂,表面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叶柄发病,呈浅褐色坏死、干缩,其上产生稀疏灰霉。草莓白粉病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叶柄、花、花梗和果实,匍匐茎上很少发生。
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并产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以后病斑逐步扩大并叶片背面产生一层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可布满整张叶片;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焦枯。花蕾、花染病,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
果实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随着病情加重,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着色变差,严重影响浆果质量,并失去商品价值。
草莓细菌性叶斑病初侵染时在叶片下表面出现水浸状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斑扩大时受细小叶脉所限呈角形叶斑,故亦称角斑病或角状叶斑病。病斑照光呈透明状,但以反射光看时呈深绿色。病斑逐渐扩大后融合成一体,渐变淡红褐色而干枯;湿度大时叶背可见溢有菌脓,干燥条件下成一薄膜,病斑常在叶尖或叶缘处,叶片发病后常干缩破碎。严重时使植株生长点变黑枯死。草莓病毒病草莓病毒病为害面广,全株均可发生。多表现为花叶、畸形、矮化、黄边、皱叶和斑驳。病株矮化,生长不良,结果减少,品质变劣。病毒病具有埋伏侵染的特性,植株不能很快展现症状,因此常被无视。
草莓受单种病毒侵染,往往症状不明显,被复合侵染后,主要表现长势衰弱、退化,新叶展开不充分,叶片无光泽、失绿变黄、皱缩扭曲,植株矮化,坐果少、果实产量低。
常见的有草莓斑驳病毒、草莓镶脉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皱缩病毒。
每天推送农资讯息、农资营销、肥料知识、致富经等,帮助在农资路上行走的每位朋友!
农资路漫漫
德默尔天叶陪你一起走
长按下方北京知名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会痛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pwedding.net/jrsyby/1105.html